從1950年起,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和復蘇。在進行經濟交往的過程中,物流量也逐步增加。在物流過程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矛盾,為了保證合理地進行物流管理,國外很多企業逐步開始進行物流的研究,尤其是日本和美國。由于當前商品經濟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商品流通過程中,所消耗的費用在總費用當中的比例逐步增加,某些國家在商品流通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已經達到了商品總成本的1/3左右。在此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降低流通過程中的經費支出,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在這些方面,西方國家已經做了相當多的工作,譬如說,歐美國家已著手一些中轉倉庫,這些倉庫的面積往往達到上萬平方米,這些可以讓物流更為平穩暢通。同時,歐美國家大力發展大型貨物配送的方式,使用大型貨物配送中心,讓物流行業的倉儲地位上升。
鴉片戰爭以后,我國逐步開始開埠通商,使得我國與沿海地區、海外的通商越來越密集。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政府不斷進行公私合營,對舊中國官僚買辦的適應倉庫進行管理,這樣一來,讓新中國的倉儲業發展速度加快。20世紀50年代開始,各地逐步設置國營商業性倉儲公司,領導并管理著相應的倉庫同業工會。20世紀60年代,由于現代技術以及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倉儲行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原來對貨物進行存儲和保管的靜態存儲逐步轉變成多功能的動態化存儲,逐步成為當前服務和流通的樞紐。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逐步使用了巷道式堆垛機的立體倉庫,這種立體倉庫在我國發展速度很快。
雖然最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國倉儲行業快速發展,已形成較大的規模,然而目前的規模與速度還是很難與當前高速發展的物流流通與物資對等,依然還有較為落后、無法符合當前的管理需要的方面。由于改革開放,中國與國外的交流越來越廣泛,很多國外的先進倉儲管理經驗和技術逐步被引進,我國倉儲業開始逐步追趕國際領先水平。